試算系統

用科學數據破解您的健身密碼,TDEE/BFP 個人化熱量與健身計畫系統全解析

為何「少吃多動」不足以引領你走向成功?

在健身與健康的旅程中,我們都聽過那句亙古不變的箴言:「少吃多動」。這句話簡單、直觀,卻也極度含糊。當您滿懷熱情地踏入健身房,或決心改善飲食時,迎面而來的卻是資訊的洪流:生酮飲食、低碳水、間歇性斷食、高強度間歇訓練(HIIT)、LISS有氧... 網紅們的建議五花八門,健身論壇上的爭論從未停歇。

這種資訊的混亂,正是多數人感到挫折、甚至放棄的根本原因。您可能會問:
「我到底該吃多少卡路里?網路上的計算機結果都不一樣。」
「為什麼我朋友靠跑步瘦了,我卻效果不彰?」
「增肌一定要吃到撐嗎?我該如何避免同時增加太多脂肪?」
「體重計上的數字停滯了,我該怎麼辦?」

這些問題的核心,指向了一個被廣泛忽略的事實:人體並非標準化的機器。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生物個體,擁有不同的基礎代謝、活動水平、身體組成與遺傳背景。這就是「生物個體性」(Bio-individuality)的理念。您的成功之路,不可能完全複製他人的模式。

真正的突破,來自於停止盲目跟風,轉而擁抱一種更科學、更個人化的方法——數據驅動的健身策略。

這正是我們開發這套「TDEE/BFP 個人化熱量與健身計畫系統」的初衷。
一個能為您撥開迷霧、提供清晰路線圖的智慧健康助理。它將複雜的生理學知識,轉化為您可以立即執行的具體數字與行動建議。

本文將帶您深入了解這套系統的每一個面向,從核心指標的科學原理,到營養與訓練的實際應用。讀完這篇文章,您將不僅僅是得到一組數字,而是掌握一套能伴隨您整個健身旅程的思考框架與實用工具。準備好用科學數據,來重新定義您的健康之路了嗎?

1
2
3

一、深度剖析三大核心指標 - TDEE, BMR, BFP
 
要精準控制自己的身體,首先必須了解身體如何消耗能量。我們的系統圍繞著三個最關鍵的生理指標構建:基礎代謝率(BMR)、每日總能量消耗(TDEE)與體脂率(BFP)。
 
01.BMR (基礎代謝率) - 您身體引擎的怠速油耗
想像一下,您的身體是一部精密的汽車。即使您將車停在車庫,引擎依然在運轉以維持空調、電力系統等基本功能。BMR 就是您身體在「完全靜止」狀態下的「怠速油耗」。
 
什麼是BMR?
基礎代謝率(Basal Metabolic Rate)指的是人體在恆溫、清醒、靜臥、且消化系統處於非活動狀態(通常在進食後12小時)時,維持生命所需消耗的最低熱量。這部分能量佔了您每日總熱量消耗的最大宗,約為 60% 至 75%。這些能量被用來支持您身體最根本的生理活動,包括:
 
◆呼吸:肺部的收縮與擴張。
 
◆血液循環:心臟的跳動與血液的流動。
 
◆細胞生成與修復:身體組織的新陳代謝。
 
◆體溫維持:在不同環境下保持核心溫度。
 
◆神經傳導:大腦與神經系統的運作。
 
簡而言之,即使您一整天都躺在床上,也需要消耗 BMR 所代表的熱量來維持生命。

02.影響 BMR 的關鍵因素
BMR 並非一個固定值,它受到多種因素的動態影響。了解這些因素,是理解為何個人化計算如此重要的第一步。
 
◆身體組成(Body Composition):
這是影響BMR最重要的因素。人體的不同組織,其代謝活躍度天差地遠。
 
a.肌肉:
肌肉是代謝的「發電廠」。每公斤肌肉每天約消耗 13 大卡的熱量。肌肉組織即使在休息時,也需要持續的能量來維持其結構與功能。
 
b.脂肪:
脂肪組織的代謝活性則低得多,每公斤脂肪每天僅消耗約 4.5 大卡的熱量。
 
這意味著:兩位體重相同的人,肌肉量較高者的 BMR 會顯著高於脂肪較多者。這也是為何我們強調,增肌是提升長期代謝能力的最佳途徑。
 
◆年齡(Age):
隨著年齡增長,BMR 會呈現下降趨勢。這主要源於兩個原因:一是肌肉量的自然流失(肌少症);二是細胞更新與修復的速率減緩。通常,從30歲開始,每十年 BMR 大約會下降 2-5%。
 
◆性別(Gender):在同等身高體重下,男性天生的肌肉量比例通常高於女性,而脂肪比例較低。這使得男性的 BMR 平均比女性高出 5-10%。
 
◆體重與身高(Weight & Height):體型較大的人擁有更大的體表面積和更多的身體組織,因此需要更多能量來維持,BMR 自然更高。
 
◆荷爾蒙(Hormones):內分泌系統對新陳代謝有著巨大的調控作用。
 
◆甲狀腺素:由甲狀腺分泌,是調節新陳代謝速率的關鍵荷爾蒙。甲狀腺功能亢進會導致BMR顯著升高,反之,功能低下則會降低BMR。
 
◆壓力荷爾蒙:如皮質醇,長期過高會分解肌肉、促進脂肪儲存,對BMR產生負面影響。
遺傳(Genetics):基因確實會影響某些人的代謝速率天生就比別人快或慢一些,但這通常不是決定性的因素,後天的生活方式影響更大。

03.我們如何精準估算您的BMR?
 
在實驗室中,BMR可以透過「間接測熱法」(Indirect Calorimetry)精確測量,此法分析受試者呼吸所消耗的氧氣量與產生的二氧化碳量。然而,這類檢測昂貴且不便。
 
因此,科學家們發展出多種預測公式。我們的系統內建了兩種目前公認最可靠的公式,並會根據您提供的資訊,智能地選擇最適合您的一種。
 
◆Mifflin-St Jeor 公式(給大眾的最準估計)
這是1990年發表的研究成果,經過大量驗證,被美國營養與飲食學會(Academy of Nutrition and Dietetics)認為是目前對一般健康成年人最準確的BMR預測公式。
男性 BMR =(10×體重(kg))+(6.25×身高(cm))−(5×年齡)+5
* 女性 BMR =(10×體重(kg))+(6.25×身高(cm))−(5×年齡)−161
優點:適用於大多數未測量體脂的民眾,準確度高。
 
◆Katch-McArdle 公式(給進階者的精準估計)
如果您知道自己的體脂率(BFP),這個公式將提供更個人化的結果。它不考慮總體重,而是專注於淨體重(Lean Body Mass, LBM),即體重中除了脂肪以外的所有成分(肌肉、骨骼、器官、水分等)。
 
淨體重 (LBM) =體重(kg)×(1−100體脂率%​)
* BMR =370+(21.6×LBM(kg))
 
a.優點:由於直接基於代謝活躍的肌肉量進行計算,它消除了性別差異(因為LBM已經反映了男女的身體組成差異),對於有規律運動、體脂較低的人群來說,其準確性超越了Mifflin-St Jeor公式。
 
b.系統智能選擇:當您在我們的計算機中輸入體脂率時,系統會自動切換至 Katch-McArdle 公式進行計算,並在結果頁面標示所使用的公式,確保您獲得最貼近真實情況的數據。

二、TDEE - 您真實的每日總能量消耗
 
如果說 BMR 是汽車的怠速油耗,那麼 TDEE(Total Daily Energy Expenditure)就是您開著車跑了一整天的總油耗。它包含了您從早到晚所有活動的能量總和。
 
TDEE 是您體重管理策略的核心基石。無論目標是減脂、增肌或維持,一切的熱量規劃都圍繞著 TDEE 展開。
 
01.TDEE 主要由四個部分組成:
 
TDEE=BMR+TEF+EAT+NEAT
讓我們逐一拆解這四個神秘的代碼:
 
◆BMR (基礎代謝率):正如前一章所述,這是最大、最基礎的部分,約佔TDEE的 60-75%。
 
◆TEF (食物熱效應 - Thermic Effect of Food)
您可能沒想過,消化食物本身也需要消耗熱量。這就是食物熱效應。當您進食後,身體需要額外的能量來進行消化、吸收、轉化及儲存營養素。
 
a.TEF 約佔您每日總消耗的 10%。
 
b.不同營養素的TEF差異巨大:
 
c.蛋白質:高達 20-30%。這意味著如果您攝取了100大卡的蛋白質,身體需要花費20-30大卡來處理它。
 
d.碳水化合物:約 5-10%。
 
e.脂肪:僅 0-3%。
 
這給我們的啟示:在熱量控制期間,適當提高蛋白質攝取比例,不僅能提供飽足感、保護肌肉,還能透過其較高的食物熱效應,略微提升您的總能量消耗。
 
◆EAT (運動性活動產熱 - Exercise Activity Thermogenesis)
這是指您刻意進行的體育鍛煉所消耗的熱量,例如上健身房、跑步、游泳、打球等。這部分的消耗量因人而異,變動性極大,可以從幾乎為0(完全不運動的人)到每日超過1000大卡(職業運動員)。
 
◆NEAT (非運動性活動產熱 - Non-Exercise Activity Thermogenesis)
NEAT 是新陳代謝中最容易被低估的變數,卻是造成人與人之間「易胖」或「易瘦」體質差異的關鍵之一。
 
它包括了所有非刻意運動的日常身體活動,例如:
 
a.從座位站起來去倒水
 
b.打字、坐立不安、輕敲手指
 
c.做家務、遛狗、上下樓梯
 
d.通勤走路
 
e.購物提重物
 
NEAT 的影響力超乎想像。研究顯示,兩個體重相近的辦公室職員,其每日NEAT消耗的熱量差距可能高達2000大卡。一個習慣久坐,另一個則經常走動、站立辦公、坐姿不安。這也解釋了為何有些人似乎怎麼吃都不胖。在減脂期間,有意識地增加NEAT(例如,每小時起身走動、多走樓梯、提早一站下車走路回家)是打破平台期、提高熱量消耗的絕佳策略。

4
5

02.活動量係數:將理論化為簡單的計算
 
要精確計算 TEF、EAT、NEAT 的總和極其困難。因此,我們採用了廣為接受的「活動量係數」(Activity Multiplier)系統,將您的 BMR 轉換為 TDEE。您只需根據您的生活型態,選擇最貼切的描述,系統將自動為您計算。
 
以下是我們系統採用的活動量係數及其對應的生活方式描述:
 
◆久坐(BMR x 1.2):幾乎不運動或很少運動。工作性質為辦公室久坐,日常通勤以交通工具為主,休閒時間多為靜態活動(如看電視、玩電腦)。
 
◆輕度活動(BMR x 1.375):每週進行1-3天的低強度運動(如散步、輕鬆的瑜珈),或工作性質需要少量走動。
 
◆中度活動(BMR x 1.55):每週進行3-5天的中等強度運動(如慢跑、游泳、上健身房進行常規訓練)。這是多數有規律運動習慣者的選擇。
 
◆高度活動(BMR x 1.725):每週進行6-7天的高強度運動,或從事體力勞動型的工作(如建築工人、搬運工)。
 
◆極度活動(BMR x 1.9):每日進行高強度運動,或從事極耗體力的工作。
 
◆極高度活動(BMR x 2.0+):職業運動員等級,每日可能進行兩次以上的高強度訓練。
 
◆誠實評估是關鍵:在選擇活動量係數時,請務必客觀且誠實地評估您「一整週」的平均活動量,而不是只看運動的那幾天。高估活動量是導致減脂失敗最常見的原因之一。

三、BFP (體脂率) - 比體重更能反映真相的指標
 
長久以來,體重計上的數字主宰了我們的喜怒哀樂。然而,體重是一個極具欺騙性的指標。它無法區分您身體的組成——究竟是肌肉、脂肪、水分,還是骨骼?
 
01.為何體重和BMI有其局限性?
 
◆體重:
您可能因為喝了一大杯水而重了0.5公斤,也可能因為一次高強度流汗的運動而輕了1公斤。這些都只是短期的水分波動,與真實的脂肪增減無關。更重要的是,當您開始力量訓練時,可能會出現體重不變甚至略微上升,但身形卻變得更緊實的情況。這是因為您增加了密度較高的肌肉,同時減少了體積較大的脂肪。
 
◆BMI (身體質量指數):BMI 公式為體重(kg)/身高(m)2:
它僅考慮身高和體重,完全忽略了身體組成。這導致了著名的「BMI悖論」:對於肌肉量大的運動員或健身愛好者,BMI 可能會將他們劃分為「過重」甚至「肥胖」,這顯然不合理,對於缺乏運動、肌肉量少的「泡芙人」(Skinny Fat),BMI可能顯示為「標準」,但他們體內脂肪比例過高,依然面臨著代謝性疾病的風險,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一個更精確的指標——體脂率(Body Fat Percentage, BFP)。

02.什麼是體脂率?
 
BFP 是指您身體內脂肪組織的重量,佔總體重的百分比。脂肪分為兩種:
 
◆必需脂肪(Essential Fat):維持生命所必需,存在於骨髓、器官、中樞神經系統中。缺少必需脂肪會嚴重影響健康。男性約需3%,女性約需12%(因支持生育功能而需求更高)。
 
◆儲存脂肪(Storage Fat):儲存在脂肪組織中,主要功能是提供能量儲備、保護器官。我們通常所說的「減脂」,減的就是這部分。
 
健康的體脂率範圍:
一個理想的體脂率不僅關乎外觀,更直接與健康掛鉤。過高或過低的體脂都可能帶來風險。

分類 男性體脂率 女性體脂率 健康意涵
必需脂肪 < 5% < 13% 過低,可能導致荷爾蒙失調、免疫力下降
運動員 6–13% 14–20% 極佳的競技狀態,線條分明
健康體態 14–17% 21–24% 健康、勻稱,多數人追求的理想範圍
可接受 18–24% 25–31% 仍在健康範圍,但有改善空間
肥胖 > 25% > 32% 慢性病風險顯著增加

03.我們如何估算您的體脂率?
 
測量體脂的方法多樣,從實驗室等級的 DEXA(雙能量X光吸收儀)到健身房常見的 BIA(生物電阻抗分析)體脂計。每種方法都有其優缺點與準確度差異。
 
我們的系統採用了一種非常經典且實用的方法——美國海軍公式(U.S. Navy Body Fat Formula)。
 
歷史與原理:此公式由美國海軍健康研究中心開發,旨在為軍方人員提供一種無需昂貴設備、可大規模執行的體脂評估方法。其原理是利用身體特定部位的圍度(Circumference Measurements)來估算全身的密度,進而推算出體脂率。
 
測量方法:
男性:需要測量身高、頸圍(喉結下方最細處)、腰圍(肚臍水平位置)。
女性:需要測量身高、頸圍、腰圍,以及臀圍(臀部最翹、最寬處)。
 
公式:
男性BFP% =86.010×log10​(腰圍−頸圍)−70.041×log10​(身高)+36.76
* 女性BFP% =163.205×log10​(腰圍+臀圍−頸圍)−97.684×log10​(身高)−78.387
(所有圍度單位為公分)
 
優點與局限:
 
◆優點:極度方便、完全免費、無需任何特殊儀器(只需一把皮尺)。對於一般大眾,其估算結果與更複雜的測量方法有著良好的一致性。
 
◆局限:對於體型極端(如專業健美選手或過度肥胖者),其準確度可能會下降。
為何要測量頸圍和臀圍? 頸圍可以作為身體骨架和上身肌肉量的一個間接指標。對於女性,臀圍則是區分儲存脂肪分佈模式的關鍵。公式透過這些圍度的加減,巧妙地估算出軀幹部分的脂肪含量。
 
為何要測量頸圍和臀圍? 頸圍可以作為身體骨架和上身肌肉量的一個間接指標。對於女性,臀圍則是區分儲存脂肪分佈模式的關鍵。公式透過這些圍度的加減,巧妙地估算出軀幹部分的脂肪含量。

四、卡路里平衡的藝術
 
能量平衡法則是體重管理的基石,其原理如同物理學定律般不可動搖:
 
熱量赤字(攝取 小於 消耗):體重下降。
熱量平衡(攝取 大於 消耗):體重上升。
熱量平衡(攝取 等於 消耗):體重維持。
 
我們的系統會根據您的TDEE和您選擇的目標,為您計算出建議的每日目標熱量。

目標一:
 
減脂(創造熱量赤字)
減脂的本質,是溫和地「欺騙」您的身體,讓它動用儲存的脂肪作為能量來源。關鍵在於可持續的熱量赤字。
為何不能過度節食? 當您製造過大的熱量缺口(例如,每天只吃不到1000大卡),身體會啟動「生存模式」。
 
這會導致:
◆代謝適應:身體為了節能,會降低BMR,讓減脂越來越困難。
◆肌肉流失:身體會分解寶貴的肌肉來獲取能量,進一步降低BMR。
◆荷爾蒙失調:影響食慾、情緒與健康的荷爾蒙會變得紊亂。
◆營養不良:暴食風險。
 
安全的赤字範圍:一個明智的熱量赤字,應設定在 TDEE 的 15-25% 之間,或每日減少 300-500 大卡。這個範圍足以有效減脂,同時最大限度地保留肌肉、維持生理機能正常。
設定每週目標:我們知道 1 公斤的體脂肪約等於 7700 大卡的熱量。因此,若要每週減去 0.5 公斤的脂肪,您需要創造7700×0.5=3850大卡的總赤字,即平均每日赤字約為 550 大卡。我們的計算機正是基於此原理,將您設定的「每週公斤數」目標,轉化為每日的熱量建議。

目標二:
 
肌肉的生長是一個「合成代謝」過程,需要額外的能量和原料(蛋白質)。這意味著您必須處於熱量盈餘狀態。
 
◆精準盈餘 vs. 骯髒增肌:許多新手認為增肌就要「吃到飽、吃到撐」(Dirty Bulking)。這樣做雖然能快速增加體重,但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脂肪,後續減脂會非常痛苦。
 
◆理想的盈餘範圍:我們推薦一個溫和的熱量盈餘,約在 TDEE 的 10-15% 之間,或每日增加 250-400 大卡。這個「精準增肌」(Lean Bulking)策略,旨在為肌肉生長提供足夠的能量,同時將脂肪的增加量降至最低。
 
◆增肌的另一半關鍵:請記住,熱量盈餘只是提供了「許可」,真正的肌肉生長信號來自於規律且具挑戰性的力量訓練,特別是「漸進式超負荷」原則的應用(後文詳述)。沒有訓練刺激,多餘的熱量只會變成脂肪。

目標三:
 
當您對當前的體態感到滿意,或希望在維持體重的同時,緩慢地改變身體組成(Body Recomposition),那麼您的目標攝取量就應該約等於您的 TDEE。
 
對於健身新手或從長期休息後回歸訓練的人來說,在維持熱量的狀態下,是有可能同時減少脂肪並增加肌肉的。這是因為他們的身體對於訓練刺激的反應特別敏感。

6

五、巨量營養素 - 您飲食的三大支柱
 
確定了每日總熱量後,下一步是分配這些熱量的來源:蛋白質、碳水化合物和脂肪。這三者被稱為「巨量營養素」(Macronutrients),它們的比例將深刻影響您的身體感受、運動表現與最終成果。
 
01.蛋白質 (Protein) - 身體的建造者 (每克4大卡)
 
◆核心作用:蛋白質是構成肌肉、皮膚、頭髮、荷爾蒙與免疫細胞的基本單位。它負責修復訓練後受損的肌肉纖維,促進其生長。
 
◆對減脂的重要性:
a.高飽足感:在所有巨量營養素中,蛋白質的飽足感最強,有助於您在赤字期間控制食慾。
b.高食物熱效應(TEF):如前所述,消化蛋白質會消耗更多熱量。
c.保護肌肉:在熱量赤字時,充足的蛋白質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身體分解肌肉。
d.對增肌的重要性:它是肌肉合成(Muscle Protein Synthesis, MPS)最直接的原料,沒有足夠的蛋白質,肌肉無從生長。
e.建議攝取量:一般建議為每日每公斤體重攝取 1.6 - 2.2 克蛋白質。
f.優質來源:雞胸肉、魚肉、雞蛋、瘦牛肉、希臘優格、茅屋起司、豆腐、豆漿、毛豆、高品質乳清蛋白粉。

02.碳水化合物 (Carbohydrate) - 高效的能量燃料 (每克4大卡)
 
◆核心作用:碳水是身體最偏好、最高效的能量來源。它們被分解為葡萄糖,為大腦和肌肉提供能量。多餘的葡萄糖會以「肝醣」(Glycogen)的形式儲存在肌肉和肝臟中,是您進行高強度運動時的主要燃料。
 
◆為何碳水不是敵人:低碳飲食有其適用場景,但對於有規律運動習慣的人來說,充足的碳水至關重要。缺乏碳水會導致運動表現下降、精神不濟、訓練後恢復變慢。
 
◆複雜 vs. 簡單碳水:我們應優先選擇富含纖維的「複雜碳水」,它們消化較慢,能提供穩定持久的能量,避免血糖劇烈波動。
 
◆優質來源:糙米、燕麥、地瓜、藜麥、全麥麵包、各類蔬菜與水果。

03.脂肪 (Fat) - 身體的調節者 (每克9大卡)
 
◆核心作用:脂肪是熱量密度最高的營養素。它不僅是能量的長期儲備,更在人體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調節角色,包括:
荷爾蒙生成:是製造睪固酮、雌激素等重要荷爾蒙的基礎原料。
脂溶性維生素吸收:幫助身體吸收維生素A, D, E, K。
細胞膜健康:構成全身所有細胞的細胞膜。
 
◆好脂肪 vs. 壞脂肪:我們需要關注脂肪的「品質」。
a.應優先攝取:單元不飽和脂肪(橄欖油、酪梨、杏仁)、多元不飽和脂肪(Omega-3:鮭魚、奇亞籽、核桃;Omega-6:多數植物油)。
b.應適量攝取:飽和脂肪(紅肉、奶油、椰子油)。
c.應避免攝取:反式脂肪(人造奶油、油炸食品、部分烘焙糕點)。
 
◆優質來源:酪梨、堅果、種子、橄欖油、鮭魚等高脂肪魚類。

我們的飲食模式解析
 
為了滿足不同目標與偏好,我們的系統提供了三種經過驗證的巨量營養素分配模式:
 
◆均衡飲食 (40%碳水 / 30%蛋白質 / 30%脂肪)
適用對象:最適合大多數人,特別是健身新手或以長期健康為目標的人。它提供了充足的能量、足夠的蛋白質用於修復,以及健康的脂肪來維持生理機能。這是一個非常平衡且可持續的模式。
 
◆低碳飲食 (20%碳水 / 40%蛋白質 / 40%脂肪)
適用對象:以減脂為主要目標、活動量較低(如久坐辦公族)的人群。此模式透過降低碳水來控制總熱量和胰島素水平,同時提高蛋白質和脂肪的比例來增強飽足感、保護肌肉。
 
◆高碳飲食 (50%碳水 / 30%蛋白質 / 20%脂肪)
適用對象:運動量極大、以運動表現為導向的運動員,或以增肌為目標且代謝較快的「困難增肌者」(Hard-gainer)。高比例的碳水能確保肌肉肝醣的充分儲備,支持高強度的訓練並促進恢復。

7
8

六、為您的目標量身打造訓練計畫
 
訓練的核心原則是「明確性」(Specificity):您的訓練方式,必須與您的目標直接相關。
減脂策略:有氧與肌力的黃金組合
減脂的核心是熱量赤字,而運動是擴大這個赤字最有效的方式。
 
◆高強度間歇訓練 (HIIT)
原理:在短時間內進行全力、爆發式的運動,並穿插短暫的休息。例如,衝刺30秒,休息30秒,重複10輪。
最大優勢:後燃效應 (EPOC)。HIIT會讓您的身體在運動結束後的數小時、甚至長達24小時內,持續消耗額外的氧氣和熱量來恢復身體狀態。這意味著您不僅在運動中燃燒熱量,在休息時也在燃燒。
範例:波比跳、高抬腿、開合跳、戰繩。每週進行2-3次,每次15-20分鐘即可。
 
◆低強度穩定心率有氧 (LISS)
原理:以中低強度(最大心率的60-70%,或能維持對話但無法唱歌的程度)持續進行30-60分鐘的運動。
優勢:在運動當下,LISS會直接以脂肪作為主要燃料來源。它對關節衝擊小,有助於身心恢復,且不易過度疲勞。
範例:快走、慢跑、游泳、騎自行車。
 
◆力量訓練:減脂期不可或缺的基石
很多人在減脂期會犯一個致命錯誤:只做有氧,不做重訓。這會導致在減去脂肪的同時,也流失了大量寶貴的肌肉。肌肉的流失意味著 BMR 的降低,讓您在未來更容易復胖。
在減脂期進行力量訓練,首要目標不是「增肌」,而是「保住肌肉」。保住肌肉,就等於保住了您的代謝引擎。
增肌策略:刺激、營養、休息三位一體
增肌的成功,建立在「刺激-恢復-超補償」的循環之上。

六、為您的目標量身打造訓練計畫
 
◆漸進式超負荷 (Progressive Overload):增肌的唯一法則
這是最重要的訓練原則。要讓肌肉生長,您必須持續給予它比以往更強的刺激,迫使它適應並變得更強壯。實現方式包括:
 
a.增加重量:最直接的方式。
b.增加次數/組數:用同樣的重量做更多下或更多組。
c.增加訓練頻率:例如從一週練一次腿,變為兩次。
d.縮短組間休息時間:增加訓練密度。
e.提升動作品質:例如更長的離心收縮(慢放)。
 
◆經典訓練分化:PPL (推/拉/腿)
對於有一定基礎的訓練者,PPL 是一種高效且廣受歡迎的分化方式。它將功能相近的肌群安排在同一天訓練,確保每個肌群都能獲得充分刺激與恢復。
 
a.第一天(推, Push):訓練所有將重量「推」離身體的肌群。
目標肌群:胸、肩、三頭肌。
核心動作:臥推、肩推、啞鈴飛鳥、三頭下壓。
 
b.第二天(拉, Pull):訓練所有將重量「拉」向身體的肌群。
目標肌群:背、二頭肌、後三角肌。
核心動作:引體向上(或滑輪下拉)、划船、彎舉。
 
c.第三天(腿, Legs):訓練整個下肢。
目標肌群:股四頭肌、腿後肌群、臀肌、小腿。
核心動作:深蹲、硬舉、腿推、弓箭步。
 
訓練頻率:可以採用「推、拉、腿、休」的四天循環,或「推、拉、腿、推、拉、腿、休」的七天循環。每組次數建議在 8-12 下之間,這是最有利於肌肥大的範圍。
 
維持/身心平衡策略:尋找樂趣與可持續性
 
當目標是維持健康與體態時,重點轉移到了生活化與可持續性。
 
◆瑜珈 (Yoga):不僅能提升身體的柔韌性、平衡感與核心力量,更能透過呼吸與冥想的結合,有效減輕壓力、改善焦慮,達到身心合一的境界。
◆皮拉提斯 (Pilates):這是一套專注於核心力量、身體控制與正確排列的訓練系統。它能有效改善體態(如圓肩、骨盆前傾),強化深層核心肌群,讓您的身形更顯挺拔。

9
10

七、開始您的旅程 - 實戰演練與未來展望
 
理論知識已經完備,現在讓我們將其付諸實踐。
 
系統實戰演練
 
◆第一步:輸入數據
前往頁面左側的表單。首先,在「體脂率(BFP)估算」區塊,用皮尺測量並填入您的頸圍和腰圍(女性需加填臀圍),然後點擊「估算體脂率」。您可以點擊「使用此體脂率」按鈕,系統會自動將結果填入下方TDEE計算機的體脂欄位。
接著,在「TDEE/BMR熱量計算」區塊,完整填寫您的性別、年齡、身高、體重。
 
◆第二步:設定目標
在「活動與目標」區塊,誠實地選擇您每週的運動頻率。
選擇您的主要目標:減脂、增肌或維持。若選擇減脂或增肌,請設定一個合理的每週體重變化目標(建議0.5公斤)。
在「飲食計畫」區塊,根據您的偏好選擇一種營養素分配模式。
 
◆第三步:獲得專屬計畫
點擊「計算與規劃」按鈕。
頁面右側將會呈現您的完整報告:包括BMR、TDEE、BMI、每日目標熱量,以及三大營養素的克數建議。
下方則會根據您的目標,高亮顯示推薦的「個人化健身計畫指南」。
超越首次計算:動態調整與長期思維
 
您的身體是動態變化的,因此您的計畫也應該隨之調整。
 
◆何時需要重新計算? 建議您每減輕或增加 5 公斤體重後,或每 2-3 個月,就重新進行一次完整的計算,以獲得更新的TDEE和營養建議。
 
◆聆聽身體的聲音:數據是您的嚮導,但身體的感受是您的羅盤。關注您的飢餓感、精力水平、睡眠品質與訓練表現。如果長期感到疲憊不堪,可能您的熱量赤字過大;如果增肌期體重停滯,可能需要略微提高熱量攝取。
 
◆堅持勝於完美:健身是一場馬拉松,而非百米衝刺。不要因為一次聚餐或一次缺席訓練而感到氣餒。採用「80/20法則」——80%的時間遵循計畫,20%的時間給予彈性。長期的堅持,遠比短暫的完美主義更重要。

11
12

結語

您已掌握了最強大的工具——知識

恭喜您,讀到這裡,您已經超越了99%的健身新手。您不僅了解了如何使用一個強大的工具,更重要的是,您理解了其背後的「為什麼」。
這套TDEE/BFP系統,是您踏上科學健身之路的起點。它為您提供了數據的基石、清晰的藍圖與行動的指南。它將幫助您擺脫混亂,建立自信,讓您的每一分努力,都用在刀刃上。
現在,您手中握有的不僅僅是一組數字,更是掌控自己身體與健康的主導權。
立即開始計算,開啟屬於您的、獨一無二的健康轉型之旅吧!

7

專人諮詢協助

免責聲明:本文及本計算系統提供的所有結果與建議均為估算值,僅供參考。每個人的身體狀況與需求都是獨一無二的。在開始任何嚴格的飲食或運動計畫前,特別是若您有任何潛在的健康問題,請務必諮詢專業的醫師、營養師或健身教練。